
最新研究发现:人类粪便样本中发现微塑胶!这意味着:塑胶污染已经影响至人类的食物链。

在实验中,分析专家够检测到9种不同类型的塑料,尺寸为50到500微米,报告指出,估计有2%到5%的塑料最终被丢弃在海洋中 ,在那里它们被海洋动物消耗,并由此进入食物链,最终被端上我们的餐桌。

说起塑料,不得不提起去年超强台风「山竹 」来袭的时候,由于满潮,大批海洋垃圾随着海水涌上岸,香港顿时形成一片「发泡胶海」。


负责收拾的环保公司在facebook发贴称,在清理垃圾时,发现1998年的水樽……

还有1995-1996年的文件,这都可以拿去当文物展览了吧……

环保公司直言该千年塑料「浪」不虚名,海浪回馈实据在杏花邨,堆填浪费乃人类的罪证。
许多网友见状都表示人类「活该」,这样的场面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这组照片被许多网友分享,他们呼吁大家要深切检讨,而且希望大家知道,人类对于大自然的破坏,有一天会遭到反扑。

在餐厅里,我们可以「走冰」、「走茶」,却几乎不会想起「走饮管」。

这个每次喝冻饮都配上塑料饮管的小习惯,却让无数海洋生物背负了你我难以想象的沉重代价。

而香港人塑料吸管消耗量十分大!据海洋公园保育基金调查,香港市民每周平均使用5.73根塑料吸管,这个数据如果放眼全香港——一年大概是14.4亿根塑料吸管!

更可怕的是:一根塑料吸管的使用时间只有数十分钟,但却需要400至500年才能被分解。何况还是这么多的吸管!

至于塑料瓶,环保团体绿惜地球估计,香港每日丢弃约500万个,如果头接尾放在地上,每日都可以从香港去到武汉,比得上高铁!

图源:林超英
除了吸管和塑料瓶,香港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不少一次性塑料制品。有环保团体发现,本港两大快餐店龙头大家乐和大快活的即弃塑料餐具使用量连年上升。

其中我们常常光临的大家乐更是突破8,000万大关,创5年新高!若将两间快餐店派发的塑料餐具连接在一起,长度合共可来回东京约四次!这都快要赶上香飘飘奶茶了啊……

减少塑料垃圾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使用。所幸,目前,香港多品牌已经开始了「走塑」行动:比如香港快餐三巨头,目前皆已经不会主动向顾客提供胶餐具,包括塑料饮管。

而香港麦当劳及 McCafé 也已经由12月24日开始每日推行「麦麦走饮管」。

今年10月15日起,Pacific Coffee只按实际要求提供饮管及塑料餐具。

就连香港迪士尼和海洋公园也开始停止提供塑料吸管,香港迪士尼还额外提供纸质的吸管。

香港IKEA也从2019年元旦起,所有分店、美食站及瑞典美食廊不会向顾客提供即弃胶袋,并在2020年实现全球分店弃塑。

除了品牌在行动外,还出现了很多「走塑」的活动。比如即将举办的的「走塑办年货」。

虽说这些品牌的「走塑 」行为,给香港社会带来了领头的作用,但是没有市民的努力,那也并非长久之计 ……

目前,香港每天运往堆填区的都市固体废物超过9,000公吨,每日人均弃置1.28公斤固体废物,较不少已发展的国家及地区都要高,但堆填区将难以应付不断增加的废物数量。
因此,从源头减废便成为当前急务。香港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以后去香港,丢个垃圾是真的要钱了!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环境局建议垃圾收费模式分「按垃圾袋/指定标签收费」以及「按重量」两种,前者适用于家居及工商废物。

新条例下,市民扔垃圾须使用指定垃圾袋。指定垃圾袋有9种大小,容量在3升至100升之间,价格从3毛到11港币不等。大件垃圾无法放进指定垃圾袋时,需要贴上指定标签,每件统一收费11港元。

如果按照每升0.11港元的收费标准,以一个三口之家为例,每天用一个10-15升指定垃圾袋的话,那么每月须缴费约33-51港元。

当初,香港政府提出这项议案的时候,部分市民便便表达了不满之情:在香港这个物价极高的城市,凭啥突然还要多增加一项支出?
其实,垃圾征费在早有先例:韩国自1995年已开始推行垃圾征费,并在2000年就设立了奖金制度。如果有人举报非法弃置活动,最高可获得违例个案中罚款的八成作为奖金!至2004年,韩国非法弃置案例每年不足14万宗。

台湾也于2000年开始实施垃圾征费,市内的垃圾车只会收集指定的专用垃圾袋,非法弃置的人士可被罚约300元至1,600港元,举报的市民可获2成奖金,2015年台北市资源回收率已超过5成,是不少城市的模范。


韩国、台湾等地过去都同样面对垃圾处理的问题,但通过垃圾征费等方式,皆成功令垃圾制造量大幅下降。
虽并非韩国和台湾的办法搬来香港就能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也能看到,香港已经在行动,努力让香港变得更加美好啦!
(图源网络侵删)
>>最新阅读推荐
长按扫码,获取更多留学服务☟☟☟

留学申请正在火热进行中,添加小助手微信Meeeercury进入留学申请互助群。除此之外,我们还精心为你准备了留学资讯与干货,留言可直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