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常务及学务副校长卫炳江为香港浸会大学下届校长唯一候选人
留学生活
2020-07-22

浸会大学今日(22日)举行校长候选人论坛,唯一候选人、现任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卫炳江与师生校友会面。

浸大下任校长候选人四场论坛今早在教学及行政大楼二楼曾陈式如会堂及网上平台举行,先后与学术及教学职员、非教学职员、学生及校友会面,每节大约一个半小时,校方在会后再收集对候选人的意见,同日会交由校董会作最终决定。现场不设采访,会场禁止拍摄及录影,讨论内容亦须保密。

 

教员:回应对学术自由有坚持

有参与论坛的浸大新闻系高级讲师吕秉权表示,卫炳江在约个半小时会面上,回应八至十条问题,谈及研究、国际收生、大学排名、大湾区发展、如何与政府沟通等。吕认为,对方熟悉香港,具国际视野,表现真诚。

吕秉权表示,自己曾问及卫炳江对国安法的看法、对学术自由的影响、极端情况下如何捍卫学术自由。吕形容,对​​方的回应展现学者风骨,对学术及言论自由有坚持,亦予人感觉坦诚,表现令人满意。吕指,在《港区国安法》下,大学及教育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学术界面临具大挑战,期望他可以坚守院校自主,及大学自由的思想。

 

对《港区国安法》有忧虑 提醒勿犯法

据了解,在非教学人员论坛上,卫炳江曾被问及如何处理学生对政府及学校管理层的不满、在现今政治环境下如何保障学术自由。卫炳江在会上重提去年反修例风波理大被围封事件,当时一直与学生沟通,提醒他们要注意安全,和平表达意见。他认为无人会同意以暴力解决事件,应该要通过理性沟通、尊重相反意见。他又指,会尽其所能去保障大学学术及言论自由,但强调自由并非代表无界限,应该受到法律的限制。

对于实施《港区国安法》后,他亦承认《国安法》的确在社会各界带来「不少讨论」,细读条文后认为有不少解释的空间,对日后国安法如何实行「有担忧」,故此需要提醒不论学生和职员,都不应触犯《国安法》。

 

将专注博雅教育研究、推国际化

至于浸大未来发展,卫炳江在会上认为未来可专注博雅教育研究,发挥浸大本身的强项;亦要构思在教学上如何应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展。卫炳江指,若成功上任,会加强院校国际化,寻求与海外院校合作;利用网上平台,促进国际交流。他续指,虽然浸大同珠海有长期合作,但当地生产总值不高,未来会倾向到经济潜力较高的广洲、深洲等地成立研究所。他指,期望日后可发挥浸大所长,配合国家所需。

 

方仲贤:欣赏卫炳江将学生安全放在首为

浸大学生会临时行政委员会主席方仲贤表示,欣赏卫炳江将学生安全放在首为,但认为对方在回应国安法、示威抗争等议题上立场保守,说法较为含糊,对其持观望应度,但期望他任内可言出必行,当一个有风骨的校长。

据悉,在学生论坛上,卫炳江认为,校园可讨论政治,因大学在社会一部份,亦设有政治学科,学术层面讨论政治属合理,但被问能否讨论港独,则未有一个正面说法,因当前不清楚政权检控指标,又呼吁师生要守法。对于在反修例期间有学生被无理拘捕,他仅指,尊重法治和法庭判决,但承认有案件具争议性,本港法治或存在漏洞。

 

卫炳江是光纤通讯研究学者,在香港出生,港大物理学理学系毕业,80年代曾赴美留学及工作十多年,在马里兰大取得博士学位、曾在电机工程学系任教研究助理。

卫于1996年回流香港,加入理工大学,展开26年的教研生涯。他先后任职电子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光通讯学讲座教授兼工程学院院长、协理副校长等。2010年他出任为副校长( 科研发展),今年3月获升为常务及学务副校长。去年11月底理大校园被围封,他多次亲身到现场视察及处理事件,曾遇上留守者「厨房佬」示威,并协助对方清洁饭堂。

关于留学的一切都在这里

联系我们

内地总部
深圳市福田区天安科技创业园B座
400-632-8005
香港总部
香港荃湾杨屋道8号如心广场19楼
+852 62302196
最新资讯 留学干货一手掌握
你还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我们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