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在2020年两会期间提出了这样一个提议:因疫情回国终止学业的留学生,可以通过高职高专扩招计划,解决继续学习的问题。直接引起了微博又一场“腥风血雨”的讨论,冲上了热搜榜第一位!
相信很多人跟学姐一样,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心里一定都是有很多问号。本来开玩笑说自己是去国外念的新东方烹饪学校,这么看来回国之后新东方都要挤破头才能进去了??
不过,认真细读一下,整个提案并非针对所有留学生,也没有说让留学生回国只能去读高职,只是针对当前无计可施的部分留学生们的一系列权宜之计。但却因为各大媒体的误导,让留学生这个群体又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看到这里,或许大家都会疑惑,为什么一条断章取义的标题党新闻,就能激起留学生们这么大的反应呢?乃至于整个事情的真相,似乎已经被大家所忽略。
其实,自从疫情爆发以来,有关留学生的各种话题就不断上热搜,对留学生身份的各种曲解和标签化也一直都没有停过。
事情可以追溯到三月份,因有个别归国留学生没有按规定隔离,让千千万万留学生群体背上了“千里投毒”的骂名。


再到民航局宣布“五个一”政策:即一家航空公司在一个国家只能保留一条航线,并且一周最多仅有一个航班。让众多留学生在面临停课、停学的困扰下,还要尽力安抚来自远方家人的焦虑与担心,最终却等来有家归不得的无奈。
而前几日民航局却宣布,“五个一”政策将延续到今年10月份,这简直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击垮留学生们的心理防线。

由始至终,留学生都在一个步履维艰的处境下,但即使如此,他们面对一次次的航班取消和高价机票也想回国的迫切心情,依然会被解读成“回国占国家便宜”。
在这次的“提案风波”中当然也不例外,在微博上各种国内网友也是开启了对留学生文凭“水”、“菜”的大力吐槽模式,当然其中夹杂了“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的情绪。



只想好好的留个学,不去偷也没去抢,到底招惹了谁?
也正是经历过这一次又一次的暴击之后,不少留学生们的心态也接近崩溃的边缘,情绪找不到发泄的出口,只能靠“大专”“高职”来自娱自嘲,消解烦恼。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理解这只是一个提案非最终的决策,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也都不会轻易放弃境外的学业,回国插班高职高专,或者重读国内本科。留学生真正辩驳的从来都不是学术含金量,不是国外比国内强,而是现在国内群体在提及留学生时候的偏见。
从疫情爆发以来关于留学生的种种话题呈现出来的,是留学生与周围社会环境的隔阂和误解,是国内舆论对留学生存在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有钱、崇洋媚外、没啥能力、关系户....
所以,很多人在面对这些难以抹平的误解时,也就只能以自嘲的方式去与误解共处。

这或许也是可以消化大家连日积累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
最后还愿大家都能一笑而过,也不必听喷子的闲言碎语,做自己目前能做的事情,还有好好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