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学校
- 专业
- 留学资讯
相关专业

华威大学 / 化学学院
分析科学与仪器理学硕士
MSc Analytical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南安普敦大学 / 化学学院
仪器分析化学理学硕士
MSc Instru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
查看更多相关专业
相关留学资讯
推荐信如何写?推荐人一定要是教授吗?应该怎么上传?手把手教你准备推荐信!【附推荐信模板】
不知不觉10月份也快过去了,有很多地区的院校开放25Fall申请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很多同学都来跟学姐吐槽被各种申请材料弄得晕头转向!
说到申请材料,必不可少的就是“申请三大件”:个人陈述(PS)、个人简历(CV)、推荐信(RL)。其中个人陈述和简历都属于从个人主观的角度去评价自己,而推荐信比较特殊之处在于其从推荐人的视角,来间接证实申请人的相关能力。因此,对很多同学来说,推荐信也是最难的一步。
所以,学姐也在这里给大家准备了推荐信模板,需要的同学可以添加小助手微信备注【推荐信】直接领取
回到正题,那为什么留学申请需要引用推荐信这个材料呢?其实是学校想从较为客观的角度,例如申请人熟识的教授、老师、或是上司的介绍,对申请人的性格、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进行更全面的了解。
到底要找谁推荐才对申请更有帮助?推荐内容怎么写才有说服力?推荐信又该如何上传?这些问题就很关键了,今天学姐就针对这些问题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解答!
01
如何选择推荐人
推荐人一般分为学术推荐和工作推荐,一般来说学术推荐有三个原则:
领域相关
要找和跟申请专业研究方向相关的老师,这样的推荐信更具有借鉴价值。
资质和声望高
如果是学术范畴的推荐信,教授的title越高越好,有国外学习交流经历,国际名望的更佳。
有过密切交流
找的推荐人需要了解你的学习经历和你有过密切交集,如果请一个跟你没什么交集的人做推荐,哪怕是“学术大牛”,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选择以下人选作为自己的推荐人:
任课老师:推荐内容可以结合成绩、课程表现,作业质量等直接反映你在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而且任课老师对你的基本情况更加了解。
国外交换课程老师:尤其是跟申请目的地一致的学校老师会更有说服力,毕竟招生官对自己地区的学校更熟悉,或者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更容易赢得招生官的信任。
实验/竞赛/研究实践项目指导老师:如果研究项目跟申请专业高度相关,那么这封推荐信将会很有价值,可以针对研究经验、学术能力以及在项目中展现出来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内容来写。
年级主任/院长/班主任:通常来说,任课导师只能反映一门课程的情况,项目指导老师反映学生在该项目中的表现。而班主任或者院长却可以反映学生好几年的表现,评价比较综合,可以是课业,学业之类的,也可以是性格,活动类的。
如果有实习或工作经历,除了学术推荐之外,最好还要准备一下工作推荐信,尤其是商科及教育这类注重实践和工作经验的专业,建议同时提供学术推荐和工作推荐。可以选择以下人选作为自己的推荐人:
实习/工作主管和领导:作为了解申请人日常具体工作表现的直接人士,能够评估其在实际工作领域中的各种能力和知识。
另外,要提醒大家,不要等到马上递交申请了才跟推荐人联系,最好提早2个月联系。特别是已经毕业的同学,前期就要跟老师尽量多沟通一下,唤起他对你的记忆。尤其会有一些知名教授工作比较忙碌,可能等一个答复就要用上一周时间,找他确认内容或者签名盖章这些也得花时间~
还有一点要记住!不可以选择亲属帮您写推荐信,推荐人与申请人之间不能存在亲属关系!
02
推荐信怎么写
找好了推荐人,下面重要的就是推荐信内容了!具体如何落笔呢?学姐按照推荐信行文的先后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一般在官网填写时要填写推荐人的个人信息,包含:推荐人姓名、职称/职位、所在单位、联系方式(包括电话和工作邮箱)、联系地址等。
开头要写明自己跟申请人之间的关系、认识时间、程度,比如说推荐人是申请人多门课程的老师或上下级关系,认识时间最好是具体的,认识时长也可以写一下,如果平时接触次数不多,可以侧重说明两人一起合作的深度。但无论从哪种角度,都要传达出推荐人对于申请人很了解,而非一面之缘的信息。
推荐信主体部分可以着重突出申请人的特质或能力,当然这些并不只是需要概括,重要的是要拿事实来佐证,例如申请人在学业上的突出成就,可以说学生的成绩是多少,跟申请相关的哪几门成绩尤其突出。除了成绩,还可以加上学生获得的一些证明有优秀学习能力的奖项。
还可以说明申请人个人特质和带给教授的印象,例如在在某次课程作业或研究项目中表现特别出色、从中体现的一些品质之类的。
最后一段可以总结一下,推荐人根据学生以上这些能力的评估后,认为其跟申请专业所需素质非常吻合,能为学校或者课题组带来哪些积极贡献等等,段落末尾还要表达愿意提供额外的信息。
这样一篇推荐信就完成啦!除了以上内容之外,推荐信还有这些小细节需要格外注意:
一、推荐信的长度
不应该过长或过短,一般一页纸就可以,内容做到重点突出、清晰明了即可,并不是越长越好。
二、内容真实
推荐人需要站在公正客观的角度对申请人作出积极的评价,评论所用的表达一定要中肯客观,不要过分夸大申请人,尽量不要用excellent, intelligent, perfect等溢美之词。
三、推荐信的格式
关于推荐人的邮箱地址,学校一般要求推荐人提供官方工作邮箱,即带有工作单位名称后缀的邮箱。使用私人邮箱等,存在被学校退回要求重新提交的风险。
03
如何提交推荐信
每个学校的网申系统不同,递交方式也不同。一般有三种方式:
直接上传
英国大部分学校、香港的一些院校都接受open reference,即申请人直接将推荐信拿给推荐人签名盖章后,再扫描上传到学校的网申系统,这一类是最方便简单的方式,但更建议用学校专用的信纸。
网推
有些学校不接受open reference,即不能在网申系统中直接上传推荐信,需要填写推荐人的信息(邮箱地址等),提交网申之后,系统就会自动发送邮件给推荐人,由推荐人亲自上传。例如英国G5、香港科技大学等学校都是采用网推的形式。
邮寄
目前英国学校的申请基本上都不需要邮寄,但像岭南大学部分专业,目前仍需要寄送纸质版材料。而且推荐信格式有严格要求,需要下载官网推荐表,填写推荐信内容后密封,按照要求寄送到页面中的指定地址,会比较麻烦一些。
以上就是关于推荐信的全部内容啦,学姐在这里也给大家准备了推荐信模板,大家可以添加小助手微信备注【推荐信】领取哦~如果有其他关于申请材料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添加小助手咨询~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微信
备注【推荐信】即可免费领取
(ID:Meeeercury)
2024-10-25
学生刚毕业就创立个人品牌、各大设计比赛频频拿奖,哪所香港高校这么牛?
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同学心里对于专业的选择都会有些迷茫。而很多同学会出于对设计的喜爱,将目光锁定在设计专业。
不过实际上,设计是一个很广阔的概念,设计专业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UI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动漫游戏设计(动漫设计、影视动画设计、游戏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
除了这些传统设计专业,随着近些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兴起,设计+科技这样的课程组合也逐渐成为热门专业,比如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的环境及设计学院就获得香港政府的科研基金资助,领导5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项目。在资讯及通讯科技(荣誉)理学士和创新及多媒体科技(荣誉)理学士这两个本科课程中,同学们可以运用所学到的软件开发、网页设计等知识参与到项目中,研究相关的人工智能系统。
香港高科院资讯及通讯科技师生设计的人工智能系纯正在做测试
有兴趣的同学可长按下图和招生老师私聊。也可以直接加入香港高科院本科课程官方微信群和小伙伴一起交流!
而在传统设计专业方面,香港高科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一向鼓励同学走出课堂,把所学的专业融入社区,所以环境与设计学院下的课程经常与业界合作,除鼓励同学参加业界比赛,注重同学通过创造实践创意。
香港高科院产品设计课程四年级生谭咏雯与四名同学,根据目前提倡环保自带餐具的趋势,设计了可重复使用的折叠餐具和消毒餐具盒,盒内的UVC紫外灯,能把使用前或清洗后的餐具消毒,设计理念是希望市民可以更环保及安心用餐。
去年参加了由学院与香港产品开发及设计公司InCube合办的设计项目,用了一个学期构思,花了很多时间思考如何收纳与取出餐具,以及了解紫外灯的相关知识。现时产品仍在研发阶段,期望产品可以尽快推出市场。
还没毕业,学姐谭咏雯的作品就获得企业青睐
李居锜Jason,毕业于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时装设计学系,在2017年参加香港青年时装设计家表演赛YDC并夺得「最佳鞋履设计大奖」,获得与著名时装集团it合作推出限量联乘鞋履及手袋系列的机会。2018年决心成立品牌YMDH,解作You Make Daddy Happy,创作出别具一格的玩味作风,制造更多快乐的设计。Jason将街头服与传统符号交织在一起,为当代时尚重新定义。YMDH的品牌精髓在于探索街头服的无限可能,启动时尚探险旅程。
李居锜学长爱在作品加入玩味元素,深受年轻人的欢迎
说起设计,又怎少得了广告设计。学院广告专业的同学近年横扫各个业内比赛多个奖项。例如2020年学院有多队同学获得金帆大奖(学生组别),而广告专业的两位学姊钱颖妍和康恬宁,凭着充满互动创意的「自备樽Joy水」企划,通过色彩鲜明的宣传品和一系列与自备樽有关的互动游戏,让公众亲身感受自备水樽的乐趣,结果得到评审的青睐并在赛事中获得铜奖。
两位学姐的创意获得评审团的一致认可
除了实践机会,学院也重视专业技术的与时俱进。目前业界流行使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服务于工程,环境及设计学院下的测量学(荣誉)理学士课程就有教授BIM 技术,除此之外更教授同学如何应用业界最新的三维激光仪器扫描和摄影建筑物(Scan to BIM),再配合BIM模型,把现场及周边环境仔细及准确地重现,减少测量及加快工程的建造时间。
2020年园境建筑(荣誉)文学士的四位学姐便运用所学的BIM技术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筑学会(香港)(GBIUA)第一届BIM建筑设计比赛」夺冠。四位学姐的作品更有机会在广州O2 PARK的旧工厂区活化成共享工作空间呈现。队长李紫晴指出她们胜出的窍门是她们善于发挥在学院中所学的园境建筑概念与知识,并善用两栋工厂间庭园空间。
四位园境建筑专业的学姐 (左一为李紫晴) 胜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筑学会(香港)(GBIUA)第一届BIM建筑设计比赛
香港旧式楼宇多, 由于年代已久,不少楼宇的图纸早已流失或残缺不全,若利用Scan-to-BIM技术,则可加快流程,节约成本。测量学(荣誉)理学士应届毕业生陆瑜欣Sophie的毕业论文题目正是Scan-to-BIM,她需要为一幢位于九龙土瓜湾的旧楼进行测量工作。
Sophie说:「现时本港有不少楼龄高达50至60年之旧楼,由于年代已久,不少楼宇的图则早已流失或残缺不全,若利用Scan-to-BIM技术,只需动用3名工作人员,约一个工作天的时间,即可以完成扫描一座6层高楼宇的影像。」Sophie补充,测量人员只需要运用电脑软件,把扫描影像制作成3D图像,不但能节省人手及提高工作效率,亦能提升测量数据的准确度,协助工料测量师进行精确的估算,大大减少工料预算、建筑工程误差的机会。
陆瑜欣Sophie学姐利用最新科技Scan-to-BIM完成毕业论文
香港高科院所提供的学士本科专业不但获得香港政府认可,更获国家教育部承认,同学毕业后可以选择留港、去海外或回内地发展事业,真正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境地。而为了鼓励同学获得优秀成绩,香港高科院提供丰厚的入学奖学金——高达4年全年学费以及一次性港币15000块的奖学金以作鼓励。
有兴趣的同学可长按下图和招生老师私聊。也可以直接加入香港高科院本科课程官方微信群和小伙伴一起交流!
2021-05-10
查看更多相关留学资讯